第(3/3)页 大约是自古以来的强大与文化传统的缘故,中国历朝历代对‘属国’,其实更看重是一种名义上的‘称臣’和‘朝贡’。 是一种‘统’的理念,而不是真的去‘治(理)’其下属国。 对属国内部的政治、经济,其实基本是不管的。 这也就造成了,‘宗藩’之间的联系,其实很不牢固。 最要紧的是,中国历朝历代,还多以‘天朝上国’的心态,对于属国的朝贡,返还更多经济的馈赠,实行‘厚往薄来’的政策。 甚至……还会给予先进文化、技术指导。 这些举动,在宗主国强大的时候自然没问题,属国会是老老实实顺从的好孩子。 但到底是两国两心,一旦宗主国衰弱,很可能就会被属国反咬一口。 故而,姜沃想提出的是:当民族没有彻底融合,不是一家人的时候,该保留的一定要保留,不能任由他人带走! 正如现代社会,各个国家对自己的高精尖技术,一定也是最高级别的保密程度。 姜沃想到银矿的那一天,就想起了这个问题:如今大唐开山采矿,已经习惯了用火药,航海也已经用上了罗盘—— 若是为了开采银矿得到些许银钱,倒是让倭国反手把火药的炼制、罗盘的制作、大唐的先进造船术这些技术拿了去,那才真是大大的倒赔! 因此,在今日六部皆在的大堂之上,姜沃说出了此事。 银子固然很香,武德充沛指哪儿打哪儿的大唐,更不愧是威名赫赫的天朝上国。 但在大唐不断开疆扩土的如今,该如何治理被打下,却并非一心的‘属国’,已经是一件近在眼前的事情。 这世上没有什么毫无代价的取得。 正如兵法所说‘未胜先要虑败,才能百战不殆。’ 想要银矿,就得把方方面面都考虑到。 姜沃近来思考这件事情,常想的头疼,生怕哪里漏下什么。 不过,她现在已经深谙压力转移大法了:不要太逼迫自己,而要把难题分享出去,把大家一起卷起来。 姜沃分享问题完毕,归座。 ** 显庆五年八月。 经过三省六部的朝议,皇帝最终决定再派战船前去东征倭国时,东海之上的紧急军情却先一步送入了长安城—— 大唐的水军与倭国的水军,于白江口发生了大战。 朝堂之上诸人:?? 刘仁轨这么大胆?不等皇帝命令就开战了? * 刘仁轨冤枉。 他确实是个一言不合就动手的硬核狠人,然,这次却是对方先动的手! 说来也巧。 去岁,大唐是怎么备战准备灭百济的,倭国境内,齐明倭王就是怎么准备进攻新罗的![2] 齐明倭王对此战看得很重,亲自督战,今年甚至搬来了北九州住。 谁料,倭国这边还等着百济的信号,跟百济一起夹击新罗呢,转头就听说—— 什么?百济已经被大唐灭了?! 倭国惊呆。 但来都来了,备战都备了一年了,难道转头就走? 那不能够!毕竟,倭国对此战、对自己都很有信心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