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 安安的功课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此文被誉为西汉第一雄文,一文写尽汉文帝年间,天下诸多初显露、或是还深埋不显的社会弊端,并提出了许多政治构架。

    就比如‘属国论’。

    其实姜沃关于属国置官的想法,也基本是脱影于贾谊的‘属国置都尉、丞、侯等官职’的框架理论,目的也与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‘德可远施,威可远加’一致。

    只是汉文帝的时候国力尚且不够,并不能实行贾谊将匈奴变为‘属国’的设想。

    到了汉武帝时期,才终实现置属国。

    这一篇正是安安近来在通读的功课。

    姜沃的系统教材里,还有不少历代帝王将相对贾谊《治安策》的批注。

    有些后世帝王,姜沃只能在心底对他们说声对不起,匿去其姓名摘录下来,交给安安——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想碰撞,也可以让安安更立体地看这篇《治安策》,毕竟兼听则明。

    安安转身去案上拿了一张洒金纸。

    姜沃就见上头是媚娘熟悉的字迹。

    “姨母,昨日我与母后说起我读《

    治安策》的一些心得,母后还抄了一段送我!”

    黄昏落下,灯烛渐亮。

    烛火映亮了北面一整面墙上挂着的舆图。

    是大唐最新的舆图。

    姜沃如今掌考功属,也不只考察京官,也要考京外官员,于是家中和吏部都挂了舆图。

    正好安安看书的时候,也可以对照大唐舆图,去找各州县的位置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大明宫紫宸殿。

    黄昏时分,媚娘也立在窗边看了片刻天际,放松双目。

    然后转头对旁边皇帝道:“夜里只怕要下雨。”

    春秋时节,算是皇帝精神最好的时候,气色看着也还好。只是若不用口脂,皇帝的唇色总是淡白泛紫。

    他畏热也畏冷,此时披着一件厚厚的斗篷。

    “陛下这次真要留弘儿监国?”

    有无太子监国自是大不相同的——

    若无太子监国,那朝堂中枢必是要随着皇帝转移去洛阳。

    但若圣旨令太子监国,皇帝此番前往东都,就可以只带少部分朝臣巡幸。

    皇帝望着天际道:“大哥十岁的时候,父皇下诏,太子‘宜令听讼’。弘儿如今也十岁了。”

    “况且,朕都安排好了,三省宰辅俱留长安,尤其是大将军也在,无碍的。”

    “让弘儿历练一番吧。”

    “他读书这些年,朕看他倒是聪颖勤谨,且这孩子举止也很稳当。只是……心思太细致了一点。”皇帝在太子身边自然安排了服侍的宦官宫人,会常叫来问一问太子的近况。

    “朕有时候只是随口说一句,这篇功课未熟,他就要回去再背到半夜。”

    太子的师傅们,都道这是太子纯孝恭敬。

    皇帝却觉得,这孩子有点像大哥从前,在太子这个位置上,力求尽善尽美。

    于是皇帝才想趁他年纪还小的时候,试着监国——听一听见一见朝堂千头万绪的事,哪有那么多十全十美?

    更不要觉得东宫书房里,一篇功课做不好,就是什么值得不睡觉的大事。

    帝后两人絮絮说着家常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夜里下了一场春雨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