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2章 尚书右仆射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这都是农家种地的成本。

    帝后和姜沃都搁下了茶盏,专注听着。

    说过了农家,崔朝又说起长安城中寻常居民的生活成本,从粮食布帛一路说到鸡鸭鱼肉。

    崔朝细细说了许多外头的物价,最后总结道:一位寻常百姓(非农田中刨食的贫农,而是住在长安城的居民),一年到头衣食住行的花费,大略需要五贯(五千文),若是人均七八贯,则是颇为富足的生活了。

    他接着说道:“但俱臣所知,许多世家一房不过数十口人……”

    姜沃看向崔朝,没有谁比世家人更了解自家了。

    崔朝当场报出当年逼婚他的大伯家的花费情况:“一月便需千余贯。”

    “一月千余贯?一年竟然也要超过万贯?”皇帝蹙眉道:“去岁东宫支领的银钱与布料,折合市货,也不过一万两千贯。”

    可见东宫太子所用,也未必及得上许多世家勋贵子弟。

    崔朝还举了个大理寺办的受贿案,也不是旁人,就是正月里被皇帝当作典型赐死的‘魏州刺史’,其中有一条罪名便是‘每岁受馈十余万贯。’

    足见有钱者众。

    “世家名门修路,必是为了颜面。”

    “正如他们府邸中的待客正堂一般。”

    “陛下可知有豪富之家,单只一间正堂,便花费数十万贯银钱——当真是以沉香为栏,檀香为阶,琉璃为壁。”

    沉香、檀香这等珍贵的香料,在不少世家勋贵那里,为了彰显身份富贵,可以直接拿来做木材用。

    崔朝苦笑道:“因此,臣还真不知该如何定价。”

    姜沃笑眯眯道:“那就不用具体定价了,可以私人订制与竞拍啊。”

    **

    麟德元年的秋末。

    英国公府外,修成了一条御赐混凝土路。

    而这条混凝土路上,就在英国公府正门前,格外印有郁督军山纹样——这是当年大将军一战灭薛延陀之地。

    帝以此彰大将军军功懋著。

    一时,朝臣皆是无比艳羡。

    要知道,吏部姜尚书早一口咬定,城建署内‘建材极度紧张’,只够负责皇城内外主路修缮的,不可能给私人修路。

    如此英国公府门口这条‘混凝土路’,就是英国公为朝上第一人的象征。

    不少宗亲勋贵望之眼热,纷纷向一圣求情,只道雨雪天气,自家也‘出行困难,有碍国事’。

    虽不敢望如大将军一般,得御赐之路,但还请一圣开恩,许他们自出银钱请城建署修路。

    恳求者众,皇帝却不过情面,便于朝上议此事。

    吏部姜尚书再次坚然回禀‘实无余料’。

    帝诏,次年,城建署扩建后,再议此事。

    诸勋贵豪族皆翘首以盼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