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 两个永远的谜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毕竟说是一大把年纪,实在一点不夸张。

    荣国夫人今年高寿:九十岁整!

    姜沃:果然,武皇的高寿还是有很大遗传因素的。

    说来,自从几年前,媚娘把她姐姐韩国夫人、以及不成器的外甥贺兰敏之一起‘发送’到雷州后,荣国夫人自然是有些伤心的,也觉得女儿做了皇后,就太有主意也太心冷了些。

    但到底是自己的女儿,一个被流放,另一个是皇后,老夫人伤心之余还是很识时务地做出了选择,留在京城富贵养老了——心疼没错,但也不能跟着去雷州。

    这些年荣国夫人倒也一直在安享福贵,直到太子到了可以大婚的年纪,荣国夫人才再次出动了。

    这次是为了自己的娘家,弘农杨氏。

    换个人干这样的事儿,媚娘早发落了,但荣国夫人干了,难得把媚娘给难住了:一来这是亲娘,二来老夫人也九十了,身体自多病痛,重话多说两句,都怕老夫人撅过去。

    媚娘罕见也有无奈的时候。

    姜沃:确实,老夫人这年纪属于豆腐掉到灰里,吹不得打不得。

    她只能劝媚娘别为家人怄气。

    毕竟老夫人长寿的遗传基因,也是助力武皇登基的最大功臣之一。

    偏生又在此时,太子上奏疏,表示自己年纪尚轻,且学业不精不足以为父母分忧,请求帝后待他及冠后再议太子妃之事。

    京城掀起了新一轮八卦——嚯嚯,快看,太子这是也不愿意要皇后安排的杨家太子妃啊!

    于是本来只是荣国夫人的小心思以及没定下来的小道消息,愣是变成了皇后硬要安排‘娘家人’做太子妃,又被太子拒绝的一场大戏。

    姜沃理一理思绪后,只有为这一串乌龙误会叹气,更为了那位杨姑娘叹一声倒霉。

    此事最终以皇后准了太子‘奏请晚婚’的奏疏才落下帷幕。

    既如此,众人暂且放下这个八卦——等三年后太子及冠再来讨论!

    **

    提起婚事,虽说总章二年没有选定太子妃,但倒是选定了两位驸马。

    这一年,皇后令殿中省办了皇长女皇次女的婚事。

    两位公主在出嫁前被册封为义阳公主、宣城公主。

    只是这两位公主虽有封号和食邑,但却未能在京中设公主府。两人皆随夫君外任,去了大唐这广袤疆域的某个州(且是远离李素节的州),很低调地离开了京城。

    而夏秋之季,正是皇帝风疾重的季节,因而从头到尾都没有管过关于两位公主的任何事。

    他有精神的时候,也只为东宫反复思量——皇帝其实挺想要个皇太孙的。

    说白了,皇帝有点想培养第三代了,说不定就能隔代遗传呢!

    而他之所以最后跟媚娘统一了意见,准了太子那一封请奏及冠后大婚的奏疏,还是因为太子的身体状况。

    早几年,太子就总是太过单弱,帝后就多有忧心。

    这两年太子思虑愈重,虽然不至于跟皇帝一样缠绵病榻,但也绝对不能说一句身子骨康健硬朗,较之寻常十七岁的少年人,是偏弱的。

    不但皇帝惯用的太医院奉御婉转回过此事,连孙思邈孙神医都被皇帝请进宫,特意为此事给太子检查了一遍身体。

    孙神医明明白白道太子多思心志缠绵,以至体弱,便是帝后让太子成婚,那也不要多置妃妾。

    皇帝这才遗憾接受,估计要晚几年才能见到第三代这个事实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比起东宫大婚这些事,姜沃更在意的还是孙思邈孙神医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