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6章 曜初的重生之骰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只见太平想了一会儿,然后坐在她的毛茸茸大氅上,牵袖相告:“那姐姐,我听从指挥。”

    帝后均松口气:好了,有一个省心的孩子也不错了。

    然而很快,在场的几位长辈,就听曜初又对妹妹道:“你这脾气急起来如烈火一样,也只有我说,你才听了。”

    曜初转头,望向父母,柔和的杏眼里全然是仰望和孺慕的弧光:“父皇母后,那我带着令月一起跟姨母去好不好,我可以照顾她,也能管住她。”

    帝后:……好家伙,在这里等着呢。

    唯有姜沃猜到了,只是含笑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其实姜沃辞官的那一日,就曾与皇帝说过,如果放心,可以让曜初跟她出门走一走。

    她跟曜初还不一样。

    姜沃前世是真正的普罗大众芸芸众生,而媚娘也是从宫外而来,年少时吃过苦,当年在掖庭的时候,与姜沃说起外头的常平仓、粮米铺子掺杂新米陈米勾当,都是很清楚的。

    但曜初,对真正的民间门事,了解未必少(姜沃也有在按指南教导,也拿户部的奏疏给曜初看过),但她真正见过的太少了。

    类比起来,就像是现代的孩子,很多都只从彩印的课本上,见过农民春耕秋收的照片一样。

    知道有这么回事,但从未体验过。

    姜沃对曜初的期许,自是比对自己还高。

    更想她多见一见,体会一二。

    但姜沃知道,帝后,尤其是皇帝,只怕不能允许自己带着曜初山南海北的到处去。

    不过……

    姜沃向来是熟练运用开窗理论的人,曜初亦然。

    果然,在曜初提出‘过分要求’,要跟着姜沃甚至带着太平一起,走遍大唐十道后,皇帝十分拒绝。

    但姜沃再说起:“陛下,臣会先就近去看看关中的几处灌渠。”备旱的重要一项就是检修水利,能够引河渠灌溉干涸的农田。

    姜沃规划了路线——既然要做巡按使,不如就先去看看郑国渠、六辅渠等灌渠,抽检一下工部的水利工程做的如何。

    京中的备旱计划做的再好,修出来的灌渠不能用,也是白搭。

    “臣知道陛下不放心公主们远行,但若是就在关中呢?不过几日,陛下也可派亲卫扈从,如何?”

    皇帝想了想就同意了。

    姜沃莞尔:她原本想达成的目标就是这个,能让曜初时不时跟着她出趟小远门。

    其实太平真跟着她巡游四方也无妨,然曜初不可能跟着她一走经年。媚娘方摄政,曜初既要做帮手,也要做学生,不宜长久离开长安和帝后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这一年二月初,姜沃带着曜初等孩子,来到了离长安最近的一段郑国渠。

    郑国渠是秦代就修建的水利工程,长足有数百余里,灌溉地四万余顷。是关中极为重要的灌渠。

    姜沃每每见到这些古代工程,都很难不被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所动容——

    这条郑国渠修自秦,时代久远,然别说终封建王朝的清朝,都还在使用此灌渠,甚至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,都依旧在修整和挖潜扩灌,郑国渠至今依旧在灌溉田亩,造福百姓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因太平和婉儿到底还小,尤其是太平又太活泼。姜沃就让崔朝带着她们离得远一些,再给她们讲讲河渠的用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