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32章 报纸·两年后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姜沃也点头:“宁缺毋滥,一开始宁可少一些。”

    不过这不是姜沃担心的——京城中最不缺的,就是会写公文的官员。从弘文馆到国子监到各署衙,一抓一大把。

    倒是……

    姜沃拿起第一份印着诗文的报纸:“除了内容外,这纸也好,蜡板也好,油墨也好,都有很多可改进处。所以我才要交给你带回去,由专门的实验人员,继续调配改造吧。”

    库狄琚闻言却未一口答应下来,面上露出些沉思的神色。

    姜沃也不开口追问,因库狄琚不是那种欲说还休等人发问的性子。她不开口,就是真有什么事儿让她为难犹豫,姜沃就等她自己理清思路。

    果然,库狄琚头脑风暴过后,就开口道:“姜侯,这报纸将来若要刊登政令等事,是不是跟城建署分开比较好?”

    毕竟,城建署到现在为止,都算个专业的生产部门,是从来不涉及政治的。

    若是跟‘报纸’事牵扯多了……

    “只怕又有朝臣会借此,让城建署归于六部。”

    她说完后,就见与她对坐的姜侯笑了。库狄琚就明白:“咱们又想到一处去了?”

    姜沃也觉得跟库狄琚讨论正事,真是心旷神怡。

    她拿出了自己的简单规划书——大唐第一家出版署。

    且初步下设三个部门:报社,专门管着报纸的选稿和刊印;出版社,专门管着书刊文集的汇编;印刷技术社,顾名思义,为前两者提供技术支持。

    库狄琚看着这个很简单的框架图。

    说来,这出版署现在还只是一个概念,署衙、人员通通没有,只有这么薄薄的一张‘规划书’。

    然库狄琚心中却有种模糊的直觉:这将来,会是个很大也很重要的署衙,甚至,比她现在想的还要重要。

    哪怕此时很多人对此并不以为意,基本都把这‘蜡版印刷’当成姜侯之前改进矿灯之事一样——

    虽然是件好事,但跟他们关系似乎也不太大(除了家里有矿的人),顶多感慨一下:姜侯喜好果然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尤其姜侯是在一场诗会上公布了这个想法,而她的第一份报纸,又是‘诗刊特辑。’

    于是在座赴宴之人,以及后来听说这件事的诸多人,只怕都以为,姜侯只是爱诗文,故而费心改此印刷术,想要所见精彩诗文,传于大唐各地。

    哪怕库狄琚,在姜沃跟她提出‘报纸’‘新闻’等概念前,也是这样想的。

    对姜沃而言,则又是一次漫长的温水煮青蛙——她才不是要掌握舆论舆情这个大杀器的野心家。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退休宰相,因热爱诗文,想要为大唐的文化传播工作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而已!

    至于将来报纸会变成什么样,又会有多大的影响力,她怎么能想到呢?

    她只是个单纯的文学爱好者啊。

    “姜侯不在京中,出版署筹措之事……”库狄琚顿了顿,看向姜沃的眼睛,很快道:“我报与安定公主?”

    姜沃颔首:“我也会与天后上书,令公主掌‘起建出版署’之事。”

    有她和库狄琚两位女官掌城建署在前,曜初这个公主要掌一掌‘出版署’,不会在朝上引起什么异议。

    尤其在姜沃的安排设想中:最开始的出版署,只是先低调出版些‘诗文报纸’‘诗集刊物’等。

    这便更不会引人注目,毕竟各公主府本来就很流行举办诗会——这正好一条龙服务了,府里开完诗会,转头就刊印出来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