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2章 公主的恼火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殿内一时静的针落可闻。

    因此那很轻微地叩门声,就显得越发清晰,外面是程望山抖如秋叶的声音:“陛下,可要请尚药局……”

    程公公声音戛然而止,是因皇帝顺手又扔了个装棋子的匣子下来,又是哗啦啦一片脆响。

    程望山:懂了,这就滚。

    殿内再次恢复了一片寂静。

    崔朝从地上越发密集的黑白棋子中,找到一条路走到皇帝身边时,只见皇帝如往常一般按着额头,手臂撑在桌上。

    桌上已空无一物,人长久不动。

    半晌,崔朝听到皇帝忽然轻声念叨了两遍:“朕要想想该怎么办……朕要想想该怎么办……”

    皇帝的手从按住额头转为捂住面容。

    崔朝忍不住道:“陛下!”

    说来,自三年前见姜沃不得不离朝起,崔朝就是最不想替太子说话的人。此番回到长安,皇帝再对他吐露什么关于东宫的烦恼,崔朝都只是保持一个‘温和、劝慰但关于东宫一问三不知,从不点评’的状态。

    哪怕皇帝直接问起“你觉得太子在想什么”,崔朝都是一脸微笑,心道,那可真是‘隔行如隔山’,人真的很难想象非同道人的脑回路。

    但此时崔朝见皇帝心绪波动成这样,都只得先劝道:“陛下先切勿这样动气,或许东宫只是思虑不周。”

    皇帝摆手:“不必了,子梧。”

    顿了顿又道:“你清楚的,都一样。”

    如果真是思虑不周,不懂得上位者要握紧礼法这柄剑,倒将利刃付与他人,是太蠢,能力上不能让他放心。

    若不是思虑不周,而是不愿意为姊妹,家人触犯一点礼法,只愿做自己清清白白的太子……在事关出降礼仪,公主最重要的人生大事上,都不愿退让一点点,这也不是他放心的继承人。

    这两者的差别,就是不及格的方式不一样罢了。

    皇帝甚至无法问清自己:这二选一,究竟希望儿子是哪一种。

    礼法……为什么会有个礼法脑袋呢?

    当皇帝怕什么被人评说。

    他与父皇做的违背礼法的事情少吗?

    旁的不说,只他非要立媚娘为后这件事,后世会如何议论,皇帝也不会一点预料不到。

    皇帝拉开桌下的小屉,取了一个白瓷瓶出来。

    崔朝自然认得,这种不是皇帝常日服用的治疗风疾的药,而是孙神医配的应急的药。

    孙神医嘱咐过,若是皇帝头疼的厉害再吃。因这药丸有些副作用,虽止疼的效果好,但吃了人会难入睡,而皇帝的病还是多休息为宜。

    此时皇帝倒觉得这药很好,正好让他有点精神。

    比起方才恼火掀棋盘,此时他已经渐渐理清了些思路——

    “朕要与弘儿谈一谈。”

    “等问过弘儿,朕还得把这件事收拾了。”

    是他要考较儿子,才有了这一番‘礼官议公主下降’事,

    儿子是自己生的,太子是自己立的,不收拾残局怎么办呢。

    *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