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56章 先四十年与后四十年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然后花了一个通宵,把这两篇‘论文’写了出来。

    虽然他写只花了一个晚上,但他自己知道,这两篇文章凝聚了多少心血——不只有他的,还是师父苏定方,与师父的师父李靖大将军的。

    代代传承,亦代代开拓!

    **

    长安城,紫宸宫。

    媚娘和姜沃站在—幅庞大的舆图前。

    是—张大唐与周边四夷的舆图。

    而案上,放着裴行俭飞报传回来的两份公文。

    哪怕在这朝中多有战事,忙的烧灯续昼的日子里,媚娘和姜沃还是生生空出来半日,专门商讨这件事一—

    在吐蕃,或者说整个西域。

    究竟要做到什么程度,未来数十年的大规划到底是什么?

    知道想做到什么程度,才不会偏离努力的方向。

    总不能完全没有规划,只低着头走路,走的也很累,走半天发现……哎?走偏了,走沟里去了。

    曜初手里拿了一支笔,把这场谈话的每一句都记了下来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姜沃先拿起的是《自太宗皇帝设立尹州起,四十年来大唐在西域的经略总结》

    过去四十年,大唐在西域的经营,真堪称是步步为营。

    说来,二凤皇帝的一生,几乎都被战事所贯穿,从十几岁从军,一直到贞观最后几年,从未停下过南征北战的脚步。

    看起来,先帝是一会东征,一会儿西讨,一时北伐,一时镇南……但其实,若问起当年先帝所有的战事,能不能换一个顺序——

    那绝不能。

    太宗皇帝在军事上的高度,并不只在于战战克敌制胜,更在于他安排这些战事的节奏!

    裴行俭在公文中提出了一个概念:其实,大唐从开国至今,一直都在自保和防御。

    姜沃看到‘自保’和‘防御’两个词:……

    自保成天可汗,防御到疆土万里了是吧。

    问一问周边四夷同不同意这个观点吧。

    不过再往下看去,姜沃就明白了裴行俭的意思,先帝的征战很有次序——

    贞观三年,集大军之力,先打东突厥。这是必须的,因东突厥就在大唐的正北边,是真的能打到关中来,具有灭国威胁的。

    武德年间门,大唐曾连着被东突厥欺负了五年,年年都被抢到家门口,把高祖李渊整的都让人去勘察秦岭之南,准备迁都算了。

    但当时先帝请奏制止了此事。然后在登基的第三年,灭掉了东突厥。

    而东突厥灭后第二年,二凤皇帝就开始着手经营西域:从贞观四年第一次设置伊州都督府(新疆哈密),到贞观十四年最终灭高昌国,设立西州、庭州都督府。

    自此,大唐在西域拥有了第一道屏障:伊、西、庭三州。*

    此三州通归于安西都护府管辖。

    媚娘站在舆图前:“如此说来,是为了自保和防御。有此三州,才能将大唐势力嵌入了西域之地,免于受到双面夹击——毕竟若是西域和北境能勾连成片,大唐危矣。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