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9章 永隆年间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卢照邻这两年并未随着孙思邈孙神医在京中,而是回到了范阳卢氏祖籍,为其伯父过世守孝,并料理家中事,年前刚刚到京。

    姜沃专门挑出陈子昂的诗来给卢照邻看:“升之觉得此人之诗如何?”

    虽说都是应制诗,但水准还是不同的。

    卢照邻看过后颔首道:“姜相慧眼。”

    他顿了顿,还是将他从世家中听到的对姜沃的风评说与她听。自然,他只选了好的来说:“如今姜相尤以善识人断才,以名天下。”

    说完后,两人皆是想起了贞观年间那一场诗会。

    那是姜沃来到大唐后参加的第一场诗会,也是她第一次以识人而名——说来,当年她的卜算之术远不如今,且当时正好是系统升级中,没法用筹子卜算。

    但看到卢照邻的名字,她就觉得稳了,毕竟语文书不会骗她。

    如今想来,真是许多年过去了。

    不过,哪怕这些年过去,又见过无数诗文,但要让姜沃自己来选一首最喜欢的新岁诗,依旧是卢照邻那首《元日述怀》。

    尤其是最后一句“愿得长如此,年年物候新。”

    越是经年,她越是明白这句‘愿得长如此。’

    可惜,岁月不饶人。

    姜沃此番请卢照邻过中书省,还有一事——

    两人边对坐看诗文,边说起孙神医。

    今年新岁后,孙神医正式向帝后提出告老还乡,这次不是出去云游,而是想要落叶归根。

    没有人说的清孙神医的年纪。

    但无疑已过百岁。

    朝上哪怕资格最老的刘仁轨,在孙神医跟前,也都是妥妥的晚辈。甚至民间都有传言,孙神医会炼丹药,已经能长生不老。

    “这传言我也听过。”

    因去年太子薨逝后皇帝又病下,于是调露这一年,孙神医都一直在长安,与姜沃也常见面。

    两人说起这个传闻,孙神医的笑容一如姜沃初见一般,苍然却温和:“人怎么会长生不老?”

    他还与姜沃说起袁天罡,语气温慢:“不过,人活的久了,到了天命所临近之时,便会心有所感,如你袁师父当年一般。”

    “我这些年,几乎走遍了大唐的十道,四海为家惯了,让我只呆在一个地方,我却是待不住。”

    “然而今岁,忽的就极想家乡的树和景。”

    “我就知道,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。”

    孙思邈没提起家乡的人,因家乡必不会有他的故人了。

    他与姜沃说起家乡,面容上带了些眷恋之意:“不过是华原的一处小村落,不知村口的那株老桑树还在不在。”

    他想回去看一看了。

    姜沃听得心下凄然:“先生……”

    孙思邈依旧是温和地笑着,取出自己用了多年的针囊并里面的一套银针送与她:“是了,你也叫我一声先生的。”

    “留着做个念想吧。”他应当再也用不着了。

    “此番归乡后,我不再外出行医,只闭门再细细理一理这些年的所写的医书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