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第二步:叛乱事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别说永远了,大概只有这一次:姜相为了英国公,愿意费心周折,按照英国公的嘱托既保住其身后名,又照拂他的子孙后代。

    但若将来,李敬业真被人鼓动,做出类似于越王一般的反事,宁拂英试着推测姜相的做法——

    到时候姜相,应该就会选择弃卒保车,能保住英国公的凌烟阁和昭陵祭祀就够了。

    到时候吴都尉再来,估计就不是来说起‘海匪事’,而是直接把李敬业当海匪剿了。

    火光映在宁拂英面容上。

    姜相提醒一次,示范一次就够了,接下来的事她会做的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吴英于船上,望着不远处的登州港口。

    说来,她这次‘请’李敬业去还是剿海匪,还真不完全是骗他。

    因她近来确实是没空管海上事了,她正奉天后与姜相命,带着最精锐的战船候在登州港口附近。

    以备若有沿海州县的叛乱,可以随机应变。

    尤其是登州附近——虽说宗亲众多散于各地,但自不是每个人都有造反的心思,嫌疑有轻重之分,比如滕王李元婴,那位造反的嫌疑,就属于低档类的。

    天后(根据她的小黑匣子)早圈出了十来个高危宗亲,既然有高危因素,她自然也多有防范。

    其中琅琊王李冲,就位列其中。

    而此时,吴英一听说琅邪王李冲,当真于博州(山东聊城)起兵造反,当时就乐了,恨不得当场烧三炷香给他:谢谢琅琊王!不用她多行船赶路了,直接从登州(山东烟台)港口登岸就是了。

    自当年新罗叛乱迅速被平,之后更有刘相刘仁轨去整饬了一番辽东之地后,这几年辽东颇为风平浪静,只偶尔有小打小闹。属于平定完后,都不太好意思给朝廷打报告上报功绩的程度。

    如今,吴英望着登州港口。

    军功,啊不,琅琊王,我来了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长安城。

    因有叛乱事,虽未至大朝会的正日子,天后依旧召集在京文武百官、宗亲勋贵于大明宫含元殿。

    殿内乌压压站满了人。

    天后于丹陛之上俯视群臣:“诸卿即议平叛事。”

    说来,此番的两王叛乱,已然深知底细的天后,并不担忧战局——

    自从先帝驾崩,天后便将周王李显殷王李旦都留在了宫里,除了先帝丧仪相关事宜外,朝臣们根本见不到两王。

    两个年幼的皇孙更不必说。

    反正甭管是洛阳紫微宫,还是长安大明宫、太极宫都不小,空着的院落多了。

    李显的反射弧比较长,起初只以为母后令他们老老实实为父皇守孝。于是嘱咐司农寺的人好生照看他的斗鸡后,他也就不去当值了。

    直到回到了长安,父皇已经归葬乾陵,母后却还不许他们出宫门,甚至没有属臣能见到他,以周王李显的脑回路,都觉出不太对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