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1章 登基前夕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朝堂之上,明眼人多矣。

    其实在光宅元年腊月,洛河‘天授圣图’出世之时,还有许多朝臣没有反应过来——

    比如忙疯了的许圉师许尚书,在此事后,还跟其余四位宰相建议道:“这等大瑞之事,是否需谏言陛下改年号?”

    然而其余四位宰相,以姜相为首,笑眯眯拿出了一份已经写好的奏疏,请他签字附议即可:不是请天后改年号,而是请天后改尊号。

    许圉师:……我悟了,怪不得人家姜相从年纪轻轻就是囫囵个的宰相,而我到现在才是半个宰相(同中书门下三品)

    不服不行!

    然而,虽则光宅的年号没有改,但次年各诸署衙的公文还是要大改。

    因自圣图出,陛下之名改为‘武曌’,已然天下咸知。为尊者讳,从此后所有诏书,为避讳‘曌’的读音,都要改为‘制书’。

    诏书改名,受影响最大的还是,中书省(凤阁)。

    当时还有心情悠然琢磨,陛下居然连自己名字都改的王神玉:……又是好大的一个惊喜(创伤)。

    百官:啊这,唉,反正都要改所有公文,陛下您要不连年号一块改了?也不差这一哆嗦了。

    朝臣们的心态,姜握一直很关注,这一年来,她就像个泡实验室的数据员一样,密切观察着一切细微的动态改变。

    旁观者清。

    终于,走到了这。姜握算是满意地合上自己的数据本:嗯,这种心理就差不多到位了——

    蛙蛙们从不情不愿被摁在锅里煮,一点温度变化就滋儿哇乱叫的娇气蛙,终于煮成了拥有熟练自我管理意识的听话蛙,甚至开始准备自己捡柴火烧水了。

    *

    不过,真正让许尚书,以及三省六部九寺等许多中枢之臣彻底真正明白过来的,还是‘元武神皇’这个尊号。

    原来,不是天后陛下,甚至不是神皇陛下……如今丹陛之上的人,是要做皇帝!

    那句“天姓女武,临昌帝业”,昌的也是自己的帝业!

    事行至此。

    都不能说是大势所趋,甚至该称为——水到渠成。

    甚至早在大半年前就领悟到此事的几位宰相,都已经疲沓了,尤其是王神玉,私下甚至跟姜握道:陛下改够了吗?能登基了吧?

    王相真的想说:既然结局都是一样的,就让我们少加点过程班吧!

    姜握拿出哄神皇的话,再来哄王中书令继续加班:“下次一定。”

    **

    说来,这朝堂之上,从来不缺明眼人,聪明人。

    更不缺野心勃勃、献于权势、想要争取从龙之功进而一步登天的人。

    政治生态下的倒戈和附庸,其变脸速度之快,有时会超出人的想象。

    光宅二年,在天后上尊号为神皇的第二日,就已经有朝臣私下请见神皇,向神皇建言——

    当时姜握正好在同明殿,听闻御史中丞(正五品)傅游艺有密事要单独请奏神皇时,姜握就起身准备先回中书省。

    “正事还未议完,又是寒冬腊月,你何苦来回折腾?”神皇头也不抬用朱笔随手指了指帘子后面。

    姜握就转去帘后等着,还顺便给自己搬了个小方凳坐着。

    毕竟来请见的是御史,估计要长篇大论,站着等太累了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