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93章 登基(下)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夜色深黑,正是黎明前最后一刻的黑暗。

    随之而来的,一缕霞光破云。

    朝阳喷薄而出。

    *

    四月的天,朝阳已经升起的颇早。

    破晓之时,才不过寅时左右(四点)。

    而登基的吉时,是在李淳风算过的,‘日至于衡阳’的巳时二刻(十点半)。

    时间还算充足。

    故而两人是在则天楼背面无人可见的台阶上,一并看过破晓日出后,才回到了蓬莱殿。

    各自更换大典之服——

    挂在屋宇最中间的,自然是皇帝的十二旒冕,十二章纹衮袍。而旁边悬挂的,则是姜握的册封使之服。然而与当年她在皇后册封礼上做副使时,穿的衣裳不同,这次并非紫袍玉带的朝臣之服。

    而同样是旒冕衮袍!

    甚至乍一看上去,两套衣裳几乎差不多——

    这还是大唐开国之初,承袭古礼服制时才有的臣子之服:大典之上,三公重臣,亦着于帝王相仿的衮冕。

    只是与天子十二旒冕,十二章服不同,臣子是九旒冕(而且垂下来的珠子是青珠,并非白玉珠),九章纹衮袍。

    但很快这条服制就被改掉了。

    改掉的理由也很充分:“君臣皆为冕服,章数虽殊,饰龙名衮,尊卑相乱!”[1]

    确实是,典仪之上,谁能有空细细去数冕上垂下来的珠子是十二串还是九串?

    也没人能一个个分辨,那衣裳的花纹是九种,还是十二种。

    故而很容易一打眼辨别不出君臣,是为尊卑相乱。

    因此礼部就把重臣们章衣上的龙、麟等章纹都改成了云、山。[1]

    并改去冕。

    然而这一回,礼部原以为,最不会出问题的服制,竟然也被神皇打回来要求改。

    许圉师是真不知道怎么改,硬着头皮去御前问。

    就听神皇道:“朕之登基大典,正使服制为何不是旒冕衮袍,岂非不遵古礼?”

    许圉师:……遵古礼三个字,陛下您是怎么说出口的!您能说,臣都不敢听啊!

    神皇陛下的底线会不会太灵活曲折了一点?

    再次被创到的许尚书,决定用大一点的声音表达自己愤慨的心情——

    “臣,即刻遵陛下之旨去改!”

    神皇颔首表示满意:“许尚书精神矍铄。改好后,拿来朕瞧。”

    这便是此时挂在蓬莱殿中两套旒冕衮袍的缘故了。

    **

    大典衣裳穿起来很复杂,配饰又数不胜数,因怕弄混了天子和朝臣的玉佩等物,两人是分开东西两间各自更换衣裳的。

    哪怕有许多人帮着一起整理,等姜握终于穿好后,还是一个时辰过去了。

    已然有礼官在门口候着,请陛下登天子玉辂车舆前往则天门。

    玉辂之前,礼官便愕然见神皇竟令姜相同舆。

    还与姜相道:“蓬莱殿离则天门可不近,你若是走过去,只怕冕上的九旒,身上佩戴的所有的玉滴、玉璜、玉花都要缠成一团,”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