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春耕时节,宁婕站在京郊的试验田埂上,户部几位官员陪在身侧。 “这新式秧马,确实省力。”老农扶着改良过的农具,满脸惊喜,“娘娘从何处得来的法子?” “宫中旧籍有些记载,本宫不过是命人依图改制。”宁婕蹲下身,仔细查看秧苗长势,“这块田用的堆肥法,收成若能多两成,明年就在皇庄推广。” 户部侍郎上前低声道:“娘娘,朝中有人非议,说皇后亲临田间,有失体统……” 宁婕起身,拂去裙摆的尘土:“粮食关乎国本,何来失统之说?陛下昨日刚准了兴修水利的折子,诸位若有异议,不妨去御前分说。” 众人顿时噤声。 回宫路上,女官轻声回禀:“娘娘让查的女学选址,看中了西城一处旧书院。只是……经费恐怕要从内帑支取。” “不必。”宁婕淡淡道,“本宫自有打算。去请林夫人,张夫人明日入宫品茶。” 次日,几位重臣夫人在长乐宫做客。 宁婕将茶盏轻轻一推:“今日请诸位来,是想借各位之力,在京城办一所女学。” 林夫人迟疑:“娘娘,这……女子无才便是德,历来如此啊。” “北凛细作能潜伏宫中,正是钻了我们不重女智的空子。”宁婕目光扫过众人。 “若女子皆能明理知事,何至于被细作蒙蔽?” 她取出一份章程:“办学银两,本宫出三成,其余由各位认捐。学成者,可入宫担任女官,也可在各府担任文书。” 几位夫人交换眼神,张夫人率先开口:“臣妇愿捐五千两。” 晚膳时,君泽听她说完今日种种,放下银箸:“你要动用自己的体己钱办学?” “不够。”宁婕直言,“还请陛下从内帑拨些银子。” 君泽挑眉:“前日朝会上,那群老臣还说你干预朝政。” “那陛下以为呢?” “朕已准了。”君泽夹了块炙肉放入她碗中。 “明日就让内务府拨银。不过……你让那些世家夫人捐钱,就不怕她们背后抱怨?” 宁婕微微一笑:“她们的女儿若能学成,第一个受益的就是各大家族。这笔账,她们算得清。” 烛光下,君臣奏对变成了夫妻闲谈。宫灯将两道身影投在窗上,一如这江山社稷,渐渐交融难分。 十日后,宁婕在长乐宫翻阅女学章程,林夫人求见。 “娘娘,”林夫人面色凝重,“这几日京城有些流言,说女学要教女子骑射,还要让她们学习算经,这……恐怕不太妥当。” 宁婕放下章程:“夫人也觉得不妥?” “臣妇不敢。”林夫人低声道,“只是外头传得厉害,连太后娘娘都听闻了。” 正说着,女官来报:“娘娘,太后请您去慈宁宫说话。” 永寿宫内,太后正在修剪花枝。 “皇后来了。”太后放下金剪,“坐吧。听说你办的女学,要教姑娘们骑射?” 宁婕从容坐下:“回母后,确实有此打算。北凛女子皆习骑射,我朝贵女若连马都不会骑,将来如何持家卫国?” 太后轻笑:“持家卫国是男子的事。女子无才便是德,老祖宗的规矩总是有道理的。” “老祖宗还说,因地制宜,与时俱进。”宁婕不疾不徐。 “前朝长公主曾率兵戍边,本朝开国时也有女子组建义军。如今边境未宁,多些能骑善射的女子,未尝不是好事。” 太后沉默片刻:“皇帝也这么想?” “陛下已准了。” 太后叹了口气:“既然皇帝都准了,老妇也不多说了。只是你要记住,树大招风。” 从永寿宫出来,宁婕直接去了御书房。 君泽正在批阅奏章,见她进来,放下朱笔:“见过母后了?” 宁婕点头:“太后提醒臣妾树大招风。” 君泽冷笑:“方才礼部上了折子,说女学有违祖制。”他将奏折推过来,“领头的是礼部侍郎周明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