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紫宸殿内。 听天后问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将,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现出人选。 不管理智思考的人选是谁,但近来心力交瘁的裴行俭还是试着开口道:“回天后,臣……” 臣可以,臣真的可以。 王神玉闻言和颜悦色回头道:“守约有什么好人选?” 裴行俭:?这打断的怎么如此恰到好处呢? 他再次挣扎开口道:“王相,我是说我。” 王神玉一改方才的恼火,恢复了如常神态,风雅一笑。只是笑容里写满了‘胡闹’两个字。 然后转过头去,甚至开始愿意主动问刘仁轨:“刘相正在整顿军伍,多知军中将士为人,不知心中有什么合适人选?” 裴行俭:…… 刘仁轨颔首,他心中还真有人选:其实要是年轻个二十岁,他就请命自己去了。 “此去之人,最要紧是可靠,不与当地世家宦场牵扯;其次,也不能有勇无谋,叫人诓骗了去;最后,也要通些农桑丁口庶务——如王相所言,姜侯到底还病着,且姜侯离京之时只带了几个擅诗文的书令官吧,那么此去之人,当通庶务。” 王神玉也颔首。 两人同时报出了一个人名:“黑齿常之。” 原百济将领,别说跟江南西道的世家,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着。且其为人‘骁勇有谋略’,也不单是刘仁轨,甚至是李勣和苏定方两位盖章过的。 因他出自百济,刘仁轨对他更熟悉一点:“他之前在百济也不单是武将,曾兼过郡将,相当于大唐的刺史。” 职官制明定:刺史之责也包括于当地州县检阅丁口、劝课农桑。 曾在百济做过多年郡将,也曾亲睹并随从刘仁轨为百济重整户籍的黑齿常之,实是很合适的人选。 王神玉听完还回头对裴行俭再次笑道:“那与守约也有几分相像,是个兼才文武之人。” 裴行俭:为什么还要回头补这一刀? 不过他心中也明白,谁走他也是走不了的——比起亲至江南西道,他留在京城的任务更重。 要选合适的‘劝农使’和‘劝农判官’,还要拟定各种章程细则并监察制度。毕竟度量田亩,清查户籍之事,不是一个诏令下去,数目就会自动从田垄上冒出来。 而思及此,裴行俭不由还想起一事:十来年前,吏部初改‘资考授官’之时,姜侯就曾特意提出,诸如户部等官员必得考算学。 在此前,算学、律学等制科的学子极少。 而崔少卿在国子监做司业时,曾经多开算学之科。 如今到了用人的时候了。 户部多年来负责仓库、租赋、市肆的掌固、计史等官员胥吏,算学皆是年年考核,都是过关的。 可以择人而用了。 最后,由天后钦定此事:黑齿常之任左鹰扬卫大将军领京畿之兵至江南西道,且于当地调兵一如该道行军大总管。 另点了一位羽林卫张虔勖为副将。 此人是刘仁轨整饬南衙府卫后,新提拔的年轻统将。他之前削了一大批虚浮于事的勋贵之后,也提拔了些出身微寒,是从普通兵丁做起的考核优异者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