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 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初提的官位都不高,多是仓曹、兵曹、中候等七八品武将之职。

    而能在一批七八品的基层武将中,被刘仁轨记住,格外举荐给天后,便可见其才能。

    *

    此番议事足有一个时辰,从紫宸殿出来后,裴行俭行了个礼就先走了,准备回去着手料理此事。

    同时在脑海中如同分饼一般,把自己手头上千头万绪的事情,分成了几块。

    准备回去就抓几个人过来‘吃饼’——

    他观察过了,裴炎此人是天生的官场苗子,对官位有毫不掩饰的野心,只要有前程有功绩的差事,他能比谁都卷。

    再有……裴行俭觉得自己就好似那传说中,淹死的水鬼必须抓一个替身,才能解脱一样,开始寻找‘替身’,不,是替身们了。

    如果什么都自己撑着,就会永远在‘水里’无法脱身。

    在这一刻,裴行俭忽然又悟了:这,大概才是宰相的真谛吧。

    虽然他官职未至,但境界已到。

    *

    而裴行俭先行离开后,紫宸殿外,刘仁轨道:“王相请留步。”

    刘仁轨性子急且傲,自回京后,与王神玉争论了也不知有多少次了。此时还是第一回  与王神玉庄然致歉:“方才天后之前,我以出身指于王相,实是狭隘偏私了。”

    在刘仁轨看来,太原王氏出身之人,能做到本身不出错,就已经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他感慨道:“如今朝中王相这种恪守律法之人少,多有朝臣借口荒灾之事,便侵占百姓熟田。”

    还是那句话,在许多官员看来: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,先卖田再卖儿卖女,这是侵占吗?这是救苦救难啊。

    至于为什么他们看上的良田,那百姓日子‘忽然就过不下去了’,他们自然也是‘不知情’的。

    两位宰相边走边说,难得气氛平和,以至于殿门外的严承财都揉了揉眼睛。

    这是刘相和王相吗?

    两人穿过宫道上的门户,刘仁轨继续道:“就算有些朝臣对朝廷律法还有所畏惧,不会侵占田亩,但也会广置宅院、庄园、商铺,为子孙计。”毕竟官员多占地是违律的,但买些房产(只要不逾制)是不违法的。

    说到这儿,刘仁轨也实在有些好奇:“但听闻王相,从不置产?”

    世家人口众多,也分支分房,一族中各房产业自贫富有别。以王神玉此时的官高位重,若要置产,都不用他去勒索,多的是人愿意主动献宅或是低价卖宅,必是能拿到京城最好的宅院,京郊最好的田庄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可以传于子孙的。

    他们世家最重的,不就是传承吗?

    刘仁轨当时在百济听闻王神玉在做‘宰相第一人’,立时就心急如焚想赶回来——除了对王神玉这人‘懒怠’的担忧外,自然也有对他出身的考量。

    然而回京后仔细打听过,听闻王相这些年,虽个人作风是‘万般讲究细致’,但却没有大笔置产。

    刘仁轨是个直接的人,今日就问了出来。

    王神玉也不避讳回答:“刘相知我是杜相的弟子。”

    他望向太极宫的方向,很淡然道:“杜师忧勤一世,年方不惑而拜相、得封莱国公,后因病不过四十六岁便仙逝,先帝追封大司空。”

    “但莱国公府今又何在?子孙不肖尽数荡覆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