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21章 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-《[大唐]武皇第一女官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如刘相所说,我也好,王氏其余子孙也罢,生来路已经比旁人平坦——自幼衣食优渥,

    进学时族中学堂多有名儒师长,出仕后又有长辈在朝中指点护持。”

    “还要如何?”

    “若子孙如我,岂有饥寒?若子孙不如我,我何必广置田产,到时候给不肖子做挥霍滥用?”他自己用了就是了。

    刘仁轨闻言颔首,亦感慨:“王相看的明白。”

    “只是你族中未必人人都看的明白,将来这‘检田括户’事,只怕多有王氏族人并世家姻亲求到王相跟前。”刘仁轨很有道歉诚意道:“王相若觉得人情上为难,不好推拒,可以推到我这里来。”

    王神玉先道了声谢,然后道:“总有蠢人只看眼前不看将来。”

    刘仁轨道:“总是人心不足罢了。”

    其实朝廷对官员,已是多有厚待:比如流内九品以上官,其妻妾、部曲、客女、奴婢,皆为不课户(不纳税)。*

    而五品以上(大唐官员以五品为一大分水岭)官员则待遇更优,不但自家不课役,连父祖、子孙、兄弟之家也都跟着全免。*

    时官场有云:若出一位五品朝臣,其家其族可终身高卧无忧。

    因朝廷官员不但不需要纳税,朝廷还会根据官职给官员发永业良田:譬如正一品发田六十顷,从一品五十顷等以此类推。

    且唐朝官员除了官位,位高者还多有爵位,武将则多兼有勋职,都有良田可发。

    就譬如刘仁轨,此时官位、爵位、勋位并存,按朝廷制是从多给之。而他从前立下的军功,也会另有食邑。

    本身合法的良田和家下人口就已经不少。

    他这还是‘官一代’,家中全靠自己。

    更何况世代簪缨之族,所置产业,早已是子孙数代衣食无忧(除非出了现象级败家子)。

    实不会因‘家贫无继’而去侵占良田,只是贪心不足,损国肥己。

    王神玉身为世家人,反而看的更清楚:这种不断吸国家血的行为,换个软弱的皇帝,在恶果不甚分明之前,或许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。

    但从先帝到当今,再到现如今摄政的天后,哪一个是任由人挖自家墙角的性子?

    他们不去抢别人,就该对方谢天谢地了。

    而若田地兼并继续下去,过上百余年,到了天下大半流户不课税的程度。不管什么样的皇帝,是强硬还是软弱,都得被迫管一管了,不然就又要走到改朝换代那一步了。

    于是王神玉只摇头道:“此番检田括户事,聪明的便不该来求我——老老实实的,自能保住份内应当的职田,若是敬酒不吃到了吃罚酒的时候……我可救不得他们。”

    便如汉武帝告缗令之时,百分之六不交,那看来是想交百分之百了。

    两人走到千步道尽头——因中书省和尚书省分列东西,于是便止步为别。

    刘仁轨便再次道歉。

    此番是两人第一次心平气和谈话,王神玉不免带了几分期待道:“刘相若是真有歉意,就上书天后让我致仕如何?”

    这次换刘仁轨用一种‘你这是闹哪出’的眼神看了他一眼就走了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